<tbody id="2cfje"><noscript id="2cfje"></noscript></tbody>

  1. <li id="2cfje"><acronym id="2cfje"><cite id="2cfje"></cite></acronym></li>
    <li id="2cfje"><acronym id="2cfje"><cite id="2cfje"></cite></acronym></li>
  2. 免費咨詢 400-875-6700
    在線客服 09:00~18:00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看病案例:把癌癥變成慢性病的秘訣,原來是……

    發布時間:2023-02-22   病癥: 肺癌肺癌

    醫院推薦: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導讀:

    如果把抗癌的過程比作一場長途跋涉,那么,抗癌藥物就像一匹耐跑的馬,馬兒跑得越久,生命就越長。當馬兒跑不動了,就要換更快的馬。這就像藥物耐藥了,我們要尋找更有效的藥物一樣。本次我們訪談的對象是來自江蘇的程先生,像所有腫瘤患者一樣,他一直在糾結耐藥后的下一步治療。不同的是,這次,他要當一名“不太聽話”的病人。


    圖片
    來源:攝圖網


    以下為程先生自述:


    “化療耐藥后用阿法替尼……”這是國內一連兩位肺癌專家給我的答案??晌乙呀洺霈F了多處骨轉的情況,如果接下來腫瘤轉移到腦部,就會真正威脅到我的生存。究竟是聽醫生的話服用阿法替尼,還是用突破血腦屏障更有效的奧希替尼?腫瘤耐藥后“無藥可用”,幾乎是每一位癌癥患者們都要面臨的困境。而我通過不斷地求證,終于找到了延長生存期的抗癌攻略!


    毫無防備,我就成了癌癥患者

    我的病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我是一名工程師,今年55歲,在工作的這三十年里, 由于經常熬夜加班,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養成了吸煙的惡習,這一抽就是三十年。

    2016年夏天,我開始出現咳嗽的癥狀,痰液里有時還有血絲,咳嗽不斷加重,我到醫院開了止咳藥和抗生素也絲毫不起效,這讓我有點害怕了。

    妻子陪我到醫院檢查,然而當我拿到PET-CT結果時,一下子就愣住了。左肺下葉出現大小約2cm的腫塊,淋巴結也有7處增大,所有特征都指向一個可能——肺癌。

    醫生催促我說:“腫瘤不大還有手術機會,趕緊手術”。我還沒回過神兒來,第二天就在家人的安排下住進了醫院,三天后進行了手術。這場歷時六個小時的手術進行了左下肺癌根治術、全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術。

    當看到術后病理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剛剛和腫瘤進行了一場“較量”。病理顯示我是(左下肺)腺癌,II-III級,基因檢測為EGFR18,20突變,分期為IA期,腫塊大小1.6x1x1cm。

    萬幸!腫瘤發現得還算及時。手術后,醫生沒有安排術后的任何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我的初次患癌經歷匆匆結束,我以為這樣我就算徹底告別了癌癥。


    癌癥卷土重來,這一次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然而,康復卻并非想象中的順利。在隨訪復查期間,我曾經因為胸腔積液進行過兩次胸穿抽液。手術過去整整一年后,我還是無奈地看到了每一個癌癥患者非常不想看到的結果——癌癥復發了。

    這一次醫生的語氣和表情明顯比上一次緊張,他指著我的報告說:“胸骨、肋骨、脊柱都出現了轉移,癌細胞一旦發生遠端轉移,晚期的可能性很大。肺癌屬于惡性極高的腫瘤,如果不治療控制,也許就半年吧……”

    這是多么殘忍的“宣判”,腫瘤進展得如此之快,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我要做的就是和時間賽跑,選擇正確的治療。如果說頭一次患癌,我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那么,這一次我稱得上是“成熟老練的老兵”了。

    很快,我在醫生的安排下,開始了第二次治療,培美曲塞+卡鉑+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方案化療了三周期,回想化療的那近三個月時間,除了抗癌藥物,還要輸補肝補腎的藥,每天從早九點到晚九點整整12個小時的化療,就是正常人也快受不了了,就更別說還要應對化療的各種副反應,三周期的化療后,我出現II度白細胞減低。

    化療的漫長時光,讓我有更多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我反思著以前的治療是不是過于草率,手術后沒有進行任何輔助治療,這是不是癌癥如此快復發的原因?而現在的用藥方案是不是更適合我的呢?還有我非常擔心的問題,如果化療耐藥以后,我該選擇阿法替尼還是奧西替尼?

    生死無小事,我必須為自己找到新的出路。通過網上查詢我看到了美國在癌癥治療方面的優勢,高于國內近兩倍的癌癥五年生存率,這激起了我想要去美國看病的想法。后來,我找到盛諾一家,并很快決定了我要就醫的醫院,哈佛大學附屬的一家腫瘤??漆t院。


    用藥就像騎上耐跑的馬,讓馬兒跑得更久一些


    圖片

    雪后的波士頓


    來美后,在盛諾一家客服陪同下,我見到了腫瘤主治醫生哈佛醫學院教授Dr. M,長達40分鐘的首診,在美國是常規操作。

    Dr. M先對我的治療進行了評估,他說以一期IA肺癌為例,在美國會先進行觀察,如活檢診斷為癌,會先化療、放療,腫瘤縮小后再手術。通過他的介紹,我恍然大悟原來美國的手術并不會“一刀切”?,F在回想起來,腫瘤沒控制好就手術,也許就是我病情轉移那么快的原因之一。

    Dr. M給出了他治療建議:EGFR 18,20位突變雖然比較罕見,但對化療頗為敏感。他建議繼續完成共6個周期的療程,但減少貝伐珠單抗,只用培美曲塞+卡鉑,完成化療后再評估效果。如果繼續起效,則改為單藥培美曲塞控制。

    這種用藥方案,是我在國內聞所未聞的。Dr. M還特別強調,這種用藥方案,曾經患者用了三年不耐藥。Dr. M繼續說,盡管目前治療肺癌藥物眾多,但好藥放在后面,不怕用不著。用藥就像騎上耐跑的馬,盡量讓馬兒跑遠一些,也就是說盡可能使用培美曲塞久一些,耐藥后才換藥。這樣我手上可用的“武器”更多、“勝算”也就更大。

    圖片
    Dr. M擔心解釋不清楚,特意畫了一個馬圖作比喻

    曾經一些朋友告訴我,在美國,癌癥不是絕癥,而是一種慢性病?,F在看來,此言不虛。當腫瘤進展到新的情況,總會有新的方案來應對,即使腫瘤已經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長期與癌共存。癌癥不再是可怕的絕癥,它會成為可控、可治的慢性??!


    科學的驗證,終結了我的巨大困擾

    我開始了在美國的治療,奇怪的是,幾乎同樣的化療方案在美國只需要三個小時,區別是美國醫生說不需要輸那些保肝、保腎的藥物,而且門診不需住院,這些人性化的設計,讓我的治療輕松不少。至于多處骨轉,Dr. M說有癥狀才進行放療,現在用化療藥物的過程也是在縮小腫瘤的過程。

    遠在異國他鄉治療,我的“中國胃”時常發起“小抗議”,我正在糾結能不能吃牛羊肉、魚蝦類的美食,美國腫瘤科的營養師告訴我,原來肺癌患者的飲食并沒有什么所謂的“禁忌”,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發物會誘發或加重癌癥,建議就是多吃高蛋白的食品,少吃一點辛辣刺激性食物。

    而我來美國之前巨大的困擾——阿法替尼or奧希替尼該如何選擇的問題?Dr. M擺出了許多“鐵證”,來印證他和國內醫生不同的建議。

    國內醫生主張循序漸進用第二代肺癌靶向藥物阿法替尼,而Dr. M 則主張直接跳到第三代的靶向藥物奧希替尼,因為有數據表明奧希替尼對EGFR 18和20號位突變也有效。同時,如果先用阿法替尼耐藥后再用奧希替尼,與直接使用奧希替尼對比,后者耐藥時間更長。

    Dr. M用豐富的臨床經驗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醫學科普課:雖然第二代EGFR抑制劑阿法替尼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非常有效,但幾乎所有患者都會產生耐藥性,其中部分患者的耐藥是因為EGFR T790M突變引起,而奧希替尼就是針對具有 EGFR T790M突變的患者,它是EGFR的不可逆抑制劑,能和分子靶點形成共價鍵,所以應答持續更久,產生耐藥的機會相應減少,而且屬于第三代的奧希替尼更能突破血腦屏障,消除腦轉的隱患。
          圖片
    醫生畫圖直觀解釋用奧希替尼的原因(插圖四)

    回想我在為下一步治療而一籌莫展時,多么希望有一個醫生能夠幫我分析病情、傾聽我的心聲,這樣的簡單要求,卻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兌現了。

    美國大醫生的幾句話,把困擾我多時的問題化解了,我不僅知道了化療耐藥后要使用哪個藥,更因為它背后強大的數據支撐而信心百倍,這也許正是美國循證醫學對患者的意義所在。

    在美國待的久了,我了解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多。我曾幻想過如果在初次發病時就到美國治療,那么結果會不會完全不同?總算命運待我不薄,讓我在治療的迷途之中看到了一片新的希望。

    也許此時談治愈還尚早,而我赴美治療的更大受益是懂得了怎樣帶瘤生存,怎樣讓癌癥從絕癥變成慢性病,怎樣在治療的同時能保證生活的質量,讓我的余生更久、更有尊嚴!我時刻關注著癌癥研究的新進展,那些不斷刷新的記錄總是鼓舞著我,讓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放棄希望,就一定能等來人類徹底攻克癌癥的那一天!


    圖片
    來源:攝圖網


    后 記


    久后,程先生結束了在美國的治療,帶著用藥方案返回國內。我們欣喜地看到他的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原發病灶和轉移灶都不同程度的縮小,病情進入了平穩的階段,后來采用單藥培美曲塞來控制,定期隨訪。

    這位愛思考的抗癌英雄,取得了他人生中的階段性勝利,而未來更廣闊的天地正等著他去擁抱。我們套用一句抗癌圈的名言,面對癌癥,有時智慧比堅強更重要!


    醫院推薦
    MD安德森癌癥中心
    MD安德森癌癥中心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麻省總醫院
    麻省總醫院

    綜合排名:2(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百瀚和婦女醫院
    百瀚和婦女醫院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綜合排名:3;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醫生推薦
    Patrick Y. Wen

    Patrick Y. Wen

    中樞神經系統癌癥NCCN指南專家組成員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神經腫瘤中心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學教授Castle Connolly美國超級醫生

    Eric P. Winer

    Eric P. Winer

    耶魯癌癥中心主任耶魯紐黑文Smilow癌癥醫院主任醫師美國乳腺癌研究基金會科學咨詢委員會委員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的首席科學顧問和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

    Jeffrey A. Meyerhardt

    Jeffrey A. Meyerhardt

    胃腸道癌癥中心臨床主任臨床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結直腸癌研究Douglas Gray Woodruff主席哈佛大學醫學院內科學教授結直腸癌中心聯合主任丹娜法伯/哈佛癌癥中心胃腸道腫瘤SPORE項目聯合領導人美國癌癥協會癌癥幸存者營養和運動指南制定者

    Mehra Golshan

    Mehra Golshan

    腫瘤外科學Dr. Abdul Mohsen and Sultana Al-Tuwaijri特聘教授乳腺腫瘤外科??七M修培訓主任哈佛醫學院外科副教授

    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400-875-6700

    出國看病費用評估
    我想咨詢的疾病類型(單選)
      我的目標國家是(可多選)
        您想咨詢的疾病名稱
        您的稱呼
        您的手機號

        驗證碼

        其他想要了解的信息

        為減輕患者負擔,盛諾一家已經和超過半數美國癌癥排名前十的醫院達成深度合作協議,在國際自費患者常規折扣基礎上,額外為盛諾一家轉診患者爭取到5%-40%不等的專屬醫療費用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