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結節檢測為良性后僅1個月,她被確診為癌癥…
現實中,檢查出各類結節的人并不在少數。這些“不速之客”,有的是良性,有的則是惡性腫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癌”。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正是這樣一個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在檢查出結節后,經過病理活檢顯示為良性,然而僅一個月后,她竟被確診為癌癥…

來源:攝圖網
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距今5年多之前,50多歲的周女士在一次體檢中被檢出右側乳房存在多枚結節。大約3個月后,她經過穿刺活檢,結節被判定為“良性”。然而在1個月后的復查中,影像顯示結節還在繼續增大,且右側腋窩淋巴結也出現了腫大。
在對結節進行二次活檢后,周女士被確診為浸潤性乳腺癌(較大者約6cm),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ER/PR)皆陰性,HER2陽性(+++)。
不僅如此,周女士腋窩淋巴結的活檢結果也顯示為陽性,這表示癌癥已經有轉移。
診斷翻天覆地的改變,這讓周女士十分疑惑,為什么上一次明明還是良性,這次卻成了癌?
原來,用于活檢的組織樣本,并不是完整的腫瘤病灶,而是通過患者體內切除、鉗取、穿刺抽取等方式,從腫瘤中獲取的少量組織。
因此,活檢取到的部分組織,如果碰巧沒有癌細胞,則病理結果就可能是良性。所以作為“金標準”的病理檢查,準確度并不能達到百分之百。
即便如此,病理活檢依然是現有醫學手段當中,更值得信賴、準確率更高的診斷手段,誤診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還有另外一點,在癌癥當中,并非只有病理檢測一個方式可以用來幫助診斷。就像本案例中,周女士前后幾次去醫院,影像檢查結果顯示結節仍在繼續增大,這也能提示惡性風險增高,需要第二次活檢,這才確診了癌癥。

來源:攝圖網
確診癌癥雖然令人傷心,但好在此時周女士尚未發生全身遠端器官轉移,因此依然存在手術根治的機會。
確診后大約1個月,周女士按照醫生安排接受了4個周期的化療(表柔比星+環磷酰胺)聯合HER2靶向藥(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
大約2個月后,該階段治療完成,復查結果顯示周女士右乳病灶明顯縮小。此時醫生建議再行4個周期的化療(紫杉醇)聯合HER2靶向藥(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之后行根治手術。
面對還要繼續等待2個月才能手術的現狀,周女士感到有些著急。因為她不清楚這段時間內,病情會不會出現反復。此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也讓周女士不想繼續下去了…
“腫瘤顯示已經大幅縮小,那我能不能現在就手術?術后再去用藥行不行?”
帶著疑問,周女士通過盛諾一家很快預約到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位乳腺癌專家M教授,以足不出戶的遠程會診方式,為自己提供指導。

來源:攝圖網
根據患者病歷以及既往各項檢查結果,M教授很快給出了指導意見:
首先,M教授肯定了國內此前給予的輔助治療方案,他表示,蒽環類、紫杉類化療,以及HER2靶向治療,對周女士都是合適的。如果是在美國,此類患者的藥物治療順序、具體用藥可能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來說,兩種方式都是合理的。
其次,對于患者急于手術根治的心情,M教授表示非常理解,而且當前她的腫瘤病灶也確實有了顯著的縮小。
但M教授強調,對于她的個體情況,過早停止術前輔助治療并不可取,應當盡量完成全部術前輔助治療。
關于患者擔憂的后續藥物治療副作用,M教授表示,如果后續用藥(紫杉醇+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副作用嚴重,可以考慮減少紫杉類化療藥物的劑量,但一定要盡可能充分治療腫瘤后再行手術。
周女士提到,此前輔助治療方案中,沒有帕妥珠單抗效果也很好,那么第二階段輔助治療,帕妥珠單抗是不是沒必要加入方案?
對此,M教授表示,帕妥珠單抗是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術前治療的重要藥物,在術前治療中加入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非常合適。

來源:攝圖網
M教授還告訴周女士,如果術前完成了化療,則術后她只需要使用HP雙靶聯合治療方案(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至少1年)即可,無需再度化療。
根據APHINITY臨床試驗的數據來看,對于HER2陽性、淋巴結陽性的高危人群,HP雙靶聯合治療可帶來顯著收益,降低復發風險,提升治愈希望。
M教授認為,如果周女士的術前治療能進一步發揮效果,手術時腫瘤完全/基本消失,則預后會很樂觀。
此外,如果周女士存在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那么要進行BRCA1/2基因檢測,因為此類患者單側乳房被診斷為乳腺癌時,對側乳房也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會較高,需要密切隨訪或考慮預防性手術干預,以降低發病風險。
經過M教授的悉心指導,周女士堅定了繼續治療的決心,同時對自己之后該重點關注的事項,也都了然于心。

來源:攝圖網
一次幾十分鐘的國際專家遠程會診,讓周女士足不出戶,便得到了來自哈佛的權威專家指導,幫助自己消除了抗癌過程中的諸多疑慮,這讓她感到非常滿意。
對很多癌癥患者來說,在就醫過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如手術、放療、藥物方案等重大醫療選擇,一著不慎,便可能留下遺憾。
此時,如果能夠快速預約到如M教授這樣來自全球各大知名醫院的醫學專家為自己保駕護航,將大幅緩解患者和家屬的焦慮和恐慌!
- 相關案例
- 最新案例
綜合排名:2(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神經??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2022年美國醫院排行榜:綜合排名第五
患者安全排名全美前0.7%,連續17年獲得患者安全“A”級評定
Patrick Y. Wen
中樞神經系統癌癥NCCN指南專家組成員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神經腫瘤中心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學教授Castle Connolly美國超級醫生
Eric P. Winer
耶魯癌癥中心主任耶魯紐黑文Smilow癌癥醫院主任醫師美國乳腺癌研究基金會科學咨詢委員會委員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的首席科學顧問和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
Jeffrey A. Meyerhardt
胃腸道癌癥中心臨床主任臨床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結直腸癌研究Douglas Gray Woodruff主席哈佛大學醫學院內科學教授結直腸癌中心聯合主任丹娜法伯/哈佛癌癥中心胃腸道腫瘤SPORE項目聯合領導人美國癌癥協會癌癥幸存者營養和運動指南制定者
Mehra Golshan
腫瘤外科學Dr. Abdul Mohsen and Sultana Al-Tuwaijri特聘教授乳腺腫瘤外科??七M修培訓主任哈佛醫學院外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