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癌癥14年,腫瘤卻又找上門!專家:這項檢查千萬別忘了做!
十多年前,30多歲的潘女士(化名)因右側乳房發現腫塊前往就醫,很快被確診為乳腺癌。
確診后潘女士大概化療了3個多月,腫塊明顯縮小,經醫生判斷,手術時機已經到來。于是在停止化療并稍微休養了一段時間后,潘女士接受了保乳手術治療,術后也做了相應的輔助放化療和5年的雌激素抑制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術后結果顯示,潘女士的淋巴結尚未出現轉移,仍處于早期階段,因此治療非常及時。這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大多數癌癥在早期階段,由于癌細胞尚未四散流竄,仍聚集在局部位置,及時手術可以幫助患者將腫瘤統統切掉,因此很多患者都有機會得到治愈。
這就是癌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意義所在。
潘女士自手術之后,整整14年都沒有再受到癌癥的侵擾,她的生活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平凡而幸福。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潘女士的左側乳房出現了腫塊。這對于曾經患過癌癥的她來說,是個非常糟糕的消息。
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潘女士再次確診乳腺癌,左側腋窩淋巴結也有腫大。由于有了之前的患病和治療經驗,潘女士沒有過多猶豫,再一次接受了保乳手術治療。
不幸中的萬幸,潘女士這次依然沒有淋巴結轉移,所以還是早期癌癥。
來源:攝圖網
此時潘女士的心情和14年前大有不同。畢竟遭遇過復發的患者,對再次未來可能出現的復發,會更為憂心忡忡。
潘女士非常希望這一次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所有該做的、能做的治療都做全了,盡量不要再次在于復發,一次解決所有隱患。
于是在術后輔助治療開始前,潘女士通過盛諾一家預約到了全球知名乳腺癌專家Eric P. Winer教授為自己提供遠程會診服務,以明確下一步的診療方案。

Eric P. Winer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主席 耶魯癌癥中心主任、耶魯紐黑文Smilow癌癥醫院 首席醫師 前哈佛大學醫學院 教授
Winer教授經過仔細查閱潘女士提交的各項病歷、檢查結果后,很快在遠程會診上給出了詳細指導意見。
Winer教授指出,當前患者的乳腺癌診斷是比較明確的,而手術、后續輔助放化療也符合治療標準。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本次患者的“免疫組化”結果顯示,雌激素受體(ER)弱陽性(5%),孕激素受體(PR)陰性,HER2基因突變陰性。
雖然患者雌激素受體呈現弱陽性,但總體來看,也應當視為三陰性乳腺癌。因此治療應按照此類型乳腺癌安排治療方案。
此外,根據患者提供的信息,她的母親也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已治愈多年),而且潘女士乳腺癌發病時太年輕了,這兩點結合起來,有理由高度懷疑她可能攜帶了遺傳性癌癥易感基因,因此完全有必要進行“遺傳性癌癥基因檢測”。

如果通過檢測,患者查出BRCA1/2突變,那么患者此后再次遭遇乳腺癌以及卵巢癌的風險就會非常高,有必要提前進行干預以大幅降低后續患癌風險,且根據Olympia試驗的結果,患者術后維持治療也應考慮使用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治療一年。
*注:Olympia試驗結果顯示,攜帶BRCA1/2胚系突變的高風險HER2陰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奧拉帕利可大幅降低疾病復發、新發腫瘤或死亡的風險,且藥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關于提前干預治療,Winer教授認為應當考慮選擇雙側乳房全切術,以及輸卵管和卵巢切除術。當然,如果沒有檢出BRCA1/2突變,則當前的雙側保乳治療和輔助放化療,都是比較合適的。
關于后續輔助化療方案,Winer教授也給出詳細的指導意見。
Winer教授認為,由于患者腫瘤并不算太大(2.2cm),且沒有淋巴結轉移,因此適合4個周期的多西他賽聯合環磷酰胺治療。

患者國內主治醫生曾提到,可以考慮先使用紫杉醇聯合環磷酰胺治療,之后使用卡培他濱。對于該方案,Winer教授表示,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考慮到患者是三陰性乳腺癌,且后面如果需要使用奧拉帕利維持治療,那么卡培他濱應當被忽略掉。化療具體開始時間,建議在手術后4-6周內。
總而言之,當前患者急需做的,是盡快進行遺傳性癌癥基因檢測來明確是否攜帶BRCA1/2突變,并借此來明確后續治療方案選擇。
遠程會診結束后不久,潘女士通過基因檢測,果然檢出了BRCA突變。于是她毅然決定全盤接受Winer教授的意見,并前往教授所在的醫院接受后續診療服務。
一次幾十分鐘的會診,讓患者的治療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在極為個性化、復雜的癌癥治療中,一個權威專家的作用,真的太關鍵了!
雖然我們常說,患癌后患者一定要謹遵醫囑,聽醫生的話乖乖治療,但不能忽視的是,有了具備豐富臨床經驗、國際視野的權威專家把關后,確實有可能給患者帶來截然不同的治療結果。

如果您也想像文中主人公一樣,不出國門,也能快速得到國際權威癌癥專家的專業指導,為治療保駕護航,請聯系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安排專業醫學顧問提供1V1免費咨詢。
- 相關案例
- 最新案例
綜合排名:2(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神經??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2022年美國醫院排行榜:綜合排名第五
患者安全排名全美前0.7%,連續17年獲得患者安全“A”級評定
Patrick Y. Wen
中樞神經系統癌癥NCCN指南專家組成員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神經腫瘤中心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學教授Castle Connolly美國超級醫生
Eric P. Winer
耶魯癌癥中心主任耶魯紐黑文Smilow癌癥醫院主任醫師美國乳腺癌研究基金會科學咨詢委員會委員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的首席科學顧問和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
Jeffrey A. Meyerhardt
胃腸道癌癥中心臨床主任臨床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結直腸癌研究Douglas Gray Woodruff主席哈佛大學醫學院內科學教授結直腸癌中心聯合主任丹娜法伯/哈佛癌癥中心胃腸道腫瘤SPORE項目聯合領導人美國癌癥協會癌癥幸存者營養和運動指南制定者
Mehra Golshan
腫瘤外科學Dr. Abdul Mohsen and Sultana Al-Tuwaijri特聘教授乳腺腫瘤外科??七M修培訓主任哈佛醫學院外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