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設備和硼藥物正式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批準,開創了人類攻克惡性腫瘤的嶄新途徑。目前,硼中子俘獲療法已經在日本和中國臺灣等地正式進入臨床醫療的應用。
(BNCT設備和硼藥物正式獲批,圖源:日本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
什么是硼中子俘獲療法?
硼中子俘獲療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種能夠選擇性地阻擊癌細胞的放射線療法。
其治療原理
是先給病人注射一種含硼的藥物,這種藥物與癌細胞有很強的親和力,
會迅速聚集于癌細胞內;隨后給病人進行中子照射,時長1小時內;當照射的中子被癌細胞內的硼俘獲,
產生高殺傷力的α粒子和鋰離子,便可“殺死”癌細胞。
通俗地講,硼中子治療就是給腫瘤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做上“標記”,然后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打擊。
(硼中子俘獲療法作用原理,圖源:STELLAPHARMA CORPORATION)
硼中子俘獲療法的獨特優勢
硼中子俘獲療法不同于傳統的放療,
對正常細胞幾乎沒有任何損傷,原則上只需照射一次即可。
因此,BNCT又被譽為繼化療、放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后的“癌癥第五療法”。
具體來說,硼中子俘獲療法具有以下優勢:
01
低創:不進行切開和切除,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02
精準:含硼藥物易被癌細胞吸收,而正常細胞幾乎不吸收。
03
療程短:1~2次照射即可完成,1次照射時間為30~60分鐘
左右。
04
副作用低:α粒子和鋰離子射程很短,只有一個細胞的長度,
所以只“殺死”癌細胞而不損傷周圍細胞組織。
05
療效好:具有普通輻射和鋰顆粒三倍生物效應的α光束會精準
破壞癌細胞DNA,療效好于其他放射療法。
06
可預測:通過一種FBPA-PET的檢查手法,醫生可以提前了解
到患者體內癌細胞中硼元素的聚集情況,由此預測療效。
硼中子俘獲療法適合哪些患者?
硼中子俘獲療法至今已經有近百年的發展歷程(193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富蘭克林研究所率先提出這一概念),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中國臺灣和日本在臨床轉化方面表現更為活躍。
· 日本醫院:當前治療范圍主要是腦部及頭頸部淺表性腫瘤(膠質瘤除外),尤其是黑色素惡性腫瘤,其他腫瘤的治療還處于研究階段。
· 臺灣醫院:當前相關研究以復發性頭頸癌和腦癌為主,且進行治療前,須經過審慎且全面的評估,適合的患者才可進行。
此外,BNCT技術已經開始試治肝癌、肺癌、胰腺癌等臟器腫瘤。據央視財經報道,全球利用該技術已治療病人超過1400例,未來有望受益更多患者。
如何使用到硼中子俘獲療法?
目前,日本醫院的BNCT治療還沒有對國際患者開放,適合且需要的國內患者可前往臺灣醫院尋求治療。
為了幫助國內患者及時獲益于國際先進的抗癌療法,盛諾一家已經開通赴臺就醫綠色通道,可以幫助國內有就醫需求、病情符合條件的患者體驗這一創新療法,為疾病治療找尋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