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術后查出肺結節切不切?
問
癌癥術后查出肺結節切不切?
有時,癌癥患者術后查出的肺結節屬于惡性,須盡快切除;然而有時,草率切除肺結節沒有意義,還會給患者帶來不可逆的身體損傷。
一般來說,癌癥患者在術后如果查出肺結節,通常可能有三種情況:
情況1:肺結節良性,因此不會一直增大,還可能會自行/經規范治療消失,不會像惡性腫瘤一樣轉移擴散。
如果是情況1,那么著急切除肺結節顯然弊大于利。因為良性肺結節很可能很多年保持穩定不變化,也可能自行消失或經抗生素治療消失。但在肺上動刀,即便是小小的結節切除手術,也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身體損傷,導致肺功能下降;

如果是情況2,那么就屬于癌癥復發轉移了。此時,患者應遵照主治醫生開出的方案,按照復發性癌癥進行綜合性治療,未必一定會選擇外科手術。
情況3的這種肺結節,屬于和之前癌癥沒什么關系的新肺癌,也叫“第二原發肺癌”?,F實中這種案例不算罕見,常能在癌癥患者群體中見到,比如有人先患有乳腺癌,手術根治后一段時間,查出了肺結節,一做病理檢測顯示是肺癌。
對于第二原發肺癌,醫生通常需要仔細檢查,判斷肺癌有沒有發生轉移、分期是什么、是否適合手術根治,是否需要其他輔助治療等等。很多時候,第二原發肺癌被發現時仍處于易根治的早期階段。

當癌癥患者術后查出了肺結節,若醫生無法判定其良惡性,那么“定期隨訪”、“密切隨訪”或許都是不錯的選擇。有些時候,即便肺結節乍一看很可能是惡性,但實際情況卻可能恰恰相反,因此需要醫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案例。
實戰案例:
A女士在體檢時,查出左肺下葉、右肺上葉、右肺上尖端等多處有磨玻璃結節,其中左肺結節已經有3cm大小,且具有分葉征(惡性指征之一)和高代謝(惡性指征之一),因此高度懷疑是肺癌。
不久后,A女士通過手術切掉了左肺結節,并進行了淋巴清掃,術后結果顯示,左肺病灶確實是肺癌,且已經有了縱膈淋巴結轉移,并非早期。之后,A女士接受了化療和免疫維持治療(帕博利珠單抗),病情穩定2年。
手術2年后,A女士在隨訪期間右肺查出一枚2cm的可疑結節,經PET-CT檢查顯示,她的雙肺、縱膈、甲狀腺等多處有高代謝可疑病灶,醫生判斷癌癥已擴散,因此無法再次手術根治,應盡快開始全身藥物治療。

多次化療以及免疫治療后,A女士出現了疼痛、肺氣腫、肺炎、高燒等諸多問題,罪沒少吃,但右肺結節卻仍一直在增大,不過全身其他分散病灶基本沒什么變化。
令人痛苦的藥物治療無法阻止結節增大,身體也眼看越來越差,為扭轉危局,A女士通過盛諾一家預約了美國權威肺癌專家R博士為其提供遠程咨詢。
R博士仔細查閱了A女士的各項病歷、影像結果后,給出了以下結論:
除了右肺較大結節在持續、緩慢增大,其余全身各處分散病灶總體穩定,沒有因治療縮小,也沒有增大,因此這些分散病灶全都不是癌,患者當前的癌癥,很可能仍局限在右肺之內,這意味著可能還有機會進行根治性治療。
那么A女士的右肺持續增大的結節,是否屬于復發轉移病灶呢?
R博士對此予以否定。
通過查閱A女士既往多次的基因檢測結果,R博士發現她的右肺結節基因突變與初次手術的左側肺癌存在明顯不同,因此更傾向是“第二原發肺癌”,而非上次癌癥的復發和轉移。

由于第二原發肺癌仍處于較早階段,A女士仍有根治希望。R博士表示,手術、立體定向放療或消融介入治療都屬于可選項,其中手術損傷大,立體定向放療或消融介入治療創傷性較小,建議患者和放療醫生與介入科醫生溝通,權衡利弊后作出選擇。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癌癥術后查出肺結節,如果被輕易判定為復發轉移,則很可能會讓醫生誤判患者病情,導致錯失根治機會;同時,誤判也可能會讓患者過早開展姑息性化療,承受可能本無必要的毒副作用。
總之,術后查出肺結節千萬不要急著做出決定,找到靠譜的權威專家來幫忙,精準判斷結節屬于良性還是惡性、是復發轉移還是第二原發肺癌才更重要!


如果您正在因為肺結節而焦慮不安,亟需快速預約可靠的國際權威專家為您排憂解難、提供專業指導,請聯系我們。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2(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1;心臟??婆琶?;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4;心內&心外科排名:1(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3;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