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道:他們為何選擇出國看???
來源:攝圖網
從北京到美國休斯敦的航班需要15個小時,老黃陪妻子一年間4次往返。這一趟趟長途飛行,被他們視為治療癌癥、拯救生命的最后希望之路。因為在旅程的那一頭,有全球頂尖的癌癥治療醫院——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
2014年5月,妻子被診斷為肺高分化粘液腺癌,當時腫瘤還沒有出現轉移。2015年春節前,4個周期的化療結束,醫生說治療效果不錯,夫妻倆滿心歡喜地回家過年。然而,好景不長,妻子左肺癌術后復發。
不差錢的老黃決定帶著妻子去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看病。美國主治醫生確定治療方案:同步放化療。開出的化療藥物和國內是一樣的,只是劑量不同,價格卻高得多。美國一次化療3萬美元左右,大約是國內價格的6倍。治療持續了近2個月,此后每3個月回美國復查。
美國就醫并非一帆風順。今年9月,妻子原來放療過的部位癌癥復發。兩年內兩次復發,對老黃全家來說,精神壓力巨大。病情的變化,帶來了治療方案的改變。通過對妻子肺功能定量影像檢查,提示其左肺功能僅占總肺功能的2.19%,因此妻子在醫院全麻開胸,左肺全切,術后住院4天就帶藥出院休養了。讓老黃略感安慰的是,手術中切除的13個淋巴結未發現癌細胞,醫生認為不需要后續化療,這意味著起于左肺的癌癥復發就此終結。
到海外就醫,并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幸運。國內某知名企業高管董女士被確診為乳腺癌,在上海做了手術。4年后復發,癌細胞出現在肺部、肝臟和骨頭,在國內已沒有醫院愿意收治。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她決定去美國看病,于是找到盛諾一家公司董事長蔡強。盛諾一家是國內首家海外醫療中介機構,幫助她聯系去美國的梅奧診所看病。住進醫院后,梅奧的醫生對董女士的乳房、淋巴和肺部癌細胞重新進行了免疫組化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了完全不同于國內醫院的治療方案。在她生命中的最后兩年,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盡管癌癥不可治愈,但董女士覺得赴美看病還是值得的。
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預計新發腫瘤病例約429.2萬例,相當于平均每天約12000人新患癌癥。盛諾一家過去一年轉診的中國患者僅過千人,但這已經是國內最大規模的轉診機構。相對于龐大的中國癌癥患者群體,海外醫療市場發展只是剛剛起步。
蔡強說,美國醫生也并非神仙,不是所有疾病在美國都能得到治愈或緩解。赴美治療癌癥,既不是必然生存的活路,也不是人財兩空的死路,而是多一條路。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2(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1;心臟??婆琶?;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4;心內&心外科排名:1(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3;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