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有三處痛,出現就是癌”,這個說法可靠嗎?
據央廣網報道顯示,在全球胃癌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中,中國病例均占了將近一半,平均每5分鐘就有3人在胃癌的折磨中喪生。

來源:攝圖網
由于胃癌十分兇險且屬于中國常見癌,所以大家對于它的關注度普遍很高。因此在網絡上,到處都是關于胃癌防治的信息。
近期在網絡上,就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
胃癌早期有“三處痛”,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現了這些疼痛,很可能就已經得了胃癌,應盡快去醫院就醫!
如果這個說法正確,那么我們可以通過關注身體的“三處痛”,在胃癌早期階段發現問題,及時得到良好的治療。
那么“三處痛”究竟是個啥?這種說法又是否靠譜呢?
所謂胃癌早期“三處痛”,指的是上腹部疼痛、劍突下疼痛以及進食后明顯加重的疼痛。
上腹部疼痛和進食后疼痛很好理解,那劍突下疼痛又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摸一摸自己胸骨(胸口正中間的骨頭),從上往下滑,滑到胸骨下端挨著肚子的位置就是劍突了。

那么得了胃癌,真的會出現“三處痛”的現象嗎?
還真有可能。
在一部分胃癌患者當中,他們確實會出現上腹部脹痛、劍突下疼痛以及進食后疼痛等癥狀,不過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人會把它們當成普通的胃炎。
還有一些胃癌患者,會在上腹部出現“燒心”感,尤其是吃完東西后更嚴重。但往往也會被當成普通的胃食管反流,覺得是胃酸太多引起的,不加以重視。
其實,這些癥狀是胃部惡性腫瘤在作祟。如果長期置之不理,久而久之腫瘤會慢慢長大,甚至發生轉移、擴散,患者就進入到了胃癌晚期階段,預后非常差。
那么,只要我們日常關注好這“三處痛”,是不是就可以在早期階段發現胃癌了呢?
很遺憾,這并不可能。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介紹,早期腫瘤的癥狀就是沒癥狀。等到有明顯癥狀了再去醫院就診,可能已經是中晚期了,治療效果往往很有限。

來源:重慶晨報
不光是胃癌,其實很多癌癥在早期階段都沒有明顯癥狀,即便有,癥狀大多也不具備特異性,醫生也很容易將其和其他良性疾病混淆。
就拿“三處痛”中的上腹部疼痛為例,該癥狀對應的并非只有胃癌。像消化不良、胃酸返流、乳糖不耐受、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潰瘍病、膽囊疾病、女性妊娠反應等很多問題,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
甚至一頓飯吃撐了,您的上腹部也可能會有點疼…
因此,單單依靠“三處痛”來判斷得沒得胃癌,非常不靠譜。
那么有沒有其他辦法,能幫助我們在早期發現胃癌,避免一確診就是晚期的糟糕局面呢?
還真有,它就是癌癥的針對性篩查,也叫癌篩體檢。
想要在早期階段發現胃癌,具體有哪些好方法呢?
據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上海)介紹,目前針對胃癌的篩查方法主要有兩類。其一是血清學篩查,其二是內鏡篩查。
血清學篩查,主要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血清胃泌素17(G-17)檢測、HP感染檢測和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方式。

來源:攝圖網
而內鏡篩查簡單說就是胃鏡,目前該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以電子胃鏡篩查為主,還衍生出了磁控膠囊胃鏡之類新式檢查手段。
至于過去曾用于胃癌篩查的鋇餐檢查,因其檢查效果不佳且具有放射性,已經不再被推薦用于胃癌篩查了。
在上述篩查手段中,能夠早期確診胃癌的“金標準”,正是胃鏡檢查。通過胃鏡,醫生可以全方位的觀察食道、胃部的全貌,同時可以實現食道癌和胃癌的篩查,能發現毫米級的微小病灶,讓醫生在病灶尚處于癌前病變、早期癌癥階段,得以快速將其消滅,治愈患者。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主任李兆申院士也曾明確提出“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

我們的鄰國——日本,早已證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
日本,是一個癌癥很高發的國家。具體有多高發?日本NHK電視臺甚至曾表示,“每兩名日本人就有一名癌癥患者的時代已經來臨”。
然而據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發布的《2008-2009年5年生存率結果》顯示,10多年前日本的整體癌癥五年生存率就已經達到65.8%,這個數據即便放到今天,依然在全球范圍內名列前茅!
之所以日本抗癌成績如此亮眼,除了良好的醫療水平之外,另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有著全面覆蓋的癌癥篩查體系。借助便捷的篩查,日本有非常多的癌癥患者在確診時,仍處于可手術根治的早期階段。
但在我國,癌癥患者的早期確診比例不高。以結直腸癌為例,據人民日報報道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的早期確診比例僅有5-10%。而這意味著更多患者將痛失早期的高治愈機會,同時不得不接受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副作用較大的治療方式,周期漫長,更痛苦,花費也比早期高得多。
來源:人民日報
我們該如何用靠譜的癌篩體檢,守護好自己和家人健康呢?
其一,是選對項目。
比如說肺癌篩查,要靠低劑量螺旋CT;乳腺癌篩查,要靠乳腺超聲和鉬靶X線檢查;宮頸癌篩查,要靠宮頸細胞診和HPV檢測;肝癌篩查,要靠AFP檢測和超聲;前列腺癌篩查,要靠PSA檢測…
其二,是要保證篩查項目的質量。
靠譜的癌篩項目,既需要有良好的設備硬件,還要有一套完整的評估——篩查——解讀——指導系統來保障體檢質量。
檢查前,醫生需要充分收集體檢者的個體信息,如家族病史、身體狀況、基礎病、生活方式、既往治療史等,判斷該體檢者是否屬于某類癌癥的“高危人群”,進而明確其防癌重點方向。
體檢過程,要有兼具專業性和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技師來實施操作,這直接與體檢的檢出率掛鉤。因為很多重點項目,非專業人士的操作可能會導致出現篩查“死角”(如乳腺超聲、胃腸鏡等),導致漏查、漏診。

來源:攝圖網
而對于癌癥來說,只需要漏掉小小一處,意味著整個篩查毫無意義。
體檢結束后,同樣還要有專業人士進行結果解讀以及提供后續指導,給出具體的生活方式改良建議。假如檢出問題,還要指導體檢者后續進行針對性檢查,來鑒別、診斷疾病。
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本文,樹立起良好的癌癥篩查意識,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守護生命健康的鋼鐵長城,讓“年年體檢,發現即晚期”的悲劇,不再上演!
醫院千百家,哪里才有這樣精細、靠譜的體檢機構、專業的醫生和技師呢?
不用愁,盛諾一家已經為大家精心臻選出了多家國內、日本的正規醫院,能夠幫助大家快速預約優質體檢,為自己和家人建立起無懼癌癥的健康防線!
不僅如此,即便檢出了問題,也不用為該去哪里找專家團隊治療犯愁。因為盛諾一家擁有遍布全球的優質醫療資源,可為客戶快速預約國內外權威專家提供會診服務,或幫助客戶快速轉診到國內外各大知名醫院接受治療,真正實現“檢治一體”的一站式服務。

來源:攝圖網
如果需了解更多國內、日本精密癌篩體檢服務,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安排體檢顧問為您1對1地介紹服務相關信息。
參考來源:
https://www.cqcb.com/headline/2021-04-15/4002986_pc.html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2(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1;心臟??婆琶?;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4;心內&心外科排名:1(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綜合排名:3;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