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cfje"><noscript id="2cfje"></noscript></tbody>

  1. <li id="2cfje"><acronym id="2cfje"><cite id="2cfje"></cite></acronym></li>
    <li id="2cfje"><acronym id="2cfje"><cite id="2cfje"></cite></acronym></li>
  2. 免費咨詢 400-875-6700
    在線客服 09:00~18:00

    癌癥晚期,被判“活不過3個月”的人民日報記者,如何成功治愈?

    時間:2023-06-07  來自:盛諾一家 返回上頁

    年來,肺癌憑借其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長期牢牢占據“癌王”地位。雖得益于醫學技術的極大提高,肺癌目前已經擁有了包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精準放療等先進醫療手段,但不可否認,很多肺癌患者的預后仍然并不十分樂觀。


    但有一人,在被判定為“肺癌腦轉”,甚至有醫生認為他“活不過3個月”后,卻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勇氣,成功戰勝了癌癥。而他的故事,也激勵了眾多癌癥患者,在抗癌之路上不斷前行,走向希望!

    他,便是《重生手記》的作者,人民日報資深記者凌志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重溫一下他的艱辛抗癌歷程,并從中找到其抗癌成功的關鍵。

    圖片
    圖源:攝圖網


    凌志軍就醫經歷回顧

    2007年,凌志軍被醫生判定顱腦、左肺上葉以及肝臟均存在惡性腫瘤。在陸續見了多位胸內、神外、神內等科室的國內知名專家后,他被診斷為肺癌IV期腦轉移。

    由于當時腦部腫瘤已壓迫到神經,出現了諸多嚴重癥狀,專家們一致認為應當盡快進行開顱手術,切除部分腦腫瘤(位置臨近腦干,不可全切),術后進行放化療,之后再對肺部腫瘤手術,術后繼續放化療。

    在普通人看來,眾多專家給出統一意見后,患者應立即遵從醫生建議開始治療。但凌志軍并沒有這么做,面對具有重大風險且勢必會影響其后半生的醫療抉擇(開顱手術),他選擇了再等等,再問問其他專家。

    圖片
    圖源:攝圖網

    凌志軍在國外做糖尿病醫生的妹妹,為他邀請了3位國外專家進行聯合會診。專家們花費大量時間,仔細閱片并認真聆聽了妹妹對凌志軍病情細節的轉述后,給出了結論。

    單純讀片來看,腦部腫瘤只有2%的良性可能,這一點與國內專家意見基本相同;但在患者發病細節描述中,國外專家敏銳地發現了腦部癥狀存在“突發”特點,這與惡性腫瘤截然不同,更像是某種非常罕見的炎癥。

    因此,國外專家認為,腦部病灶更可能與肺部病變無關,有50%的概率可能不是惡性腫瘤!

    除此之外,上海一名神外專家在面診時,提到了一項名為“波普掃描”的國際前沿技術檢查,可用于輔助判斷腦腫瘤的性質。

    當時,波普掃描尚未在中國普及,因此后面雖然在拿到了檢查結果后,很多大醫院醫生也對其不甚了解。即便同為醫生的妹妹,根據自學內容,判斷腦部病灶確實非常存疑,但無論是國外會診還是檢查結果,都沒有讓國內專家改變“立即開顱手術”意見。

    圖片
    圖源:攝圖網

    在這個階段,凌志軍頂住了巨大壓力,堅持再觀察一段時間,結果在半個多月后的復查中,他的腦部腫瘤顯示略微縮小。

    再次見到曾推薦波普掃描的上海專家后,專家推翻了此前肺癌腦轉移的診斷,認為確實如國外專家所說,腦部病灶為罕見炎癥。

    此后,北京一位神經介入科專家也表示,根據影像、患者癥狀變化來看,不支持腦部病灶為惡性腫瘤,支持繼續觀察。

    觀察期間,凌志軍的腦部癥狀開始逐漸好轉,從無法一個人行走,到能夠自行散步較長時間,體感也越來越好。

    2007年4月底,在接近“3個月大限”時,凌志軍通過檢查確定了自己各項指標都在繼續變好。顯然,他的堅持,幫自己免去了開顱手術必然會帶來的身體損傷。

    此前所有專家的焦點,都放在了凌志軍的腦部腫瘤,而對肺部直徑約1cm的病灶并沒有太在意。因為在幾次檢查中,肺部病灶并沒有明顯變化,故大部分專家改變了肺癌腦轉移的判斷,認為可能是肺結核或其他什么東西,定期復查即可。

    圖片
    圖源:攝圖網

    直到2008年的5月,凌志軍見到了某個影像診斷學的專家,才發生了變化。

    這位醫生根據結節三維成像結果(不規則、毛刺、結節變大、胸膜凹陷等),斷定肺部病灶有90%以上的惡性概率,并推薦了一位曾為自己進行肺癌手術的胸外科醫生給凌志軍。

    放棄了開顱手術的凌志軍,這一次沒有拒絕醫生建議,而是很快入院,并接受了開胸手術。究其原因,是影像專家在診療過程中,用一絲不茍的讀片和明確的診斷,得到了患者的十分信任。

    術后,凌志軍的手術醫生表示,由于肺癌仍處于早期,無需化療。為穩妥起見,他又約見了一位胸內科專家為自己把關。該專家表示,術后化療可提高大約2%的治愈率,但需要承受很多副作用??紤]到收益太低,凌志軍術后沒有化療。

    自此,凌志軍告別了癌癥,成為了一名癌癥幸存者。而時至今日,他依然健在。


    通過凌志軍,我們能學到些什么?

    1. 各自為戰,專家也未必有用

    作為人民日報的資深記者,凌志軍擁有的醫療資源顯然非常優秀,故他能夠在患病后的短短數月內,見到多位胸內、胸外、神內、神外等多科室專家。

    然而從結果上看,我們驚訝地發現,所見專家的數量,對凌志軍來說并沒有“多多益善”。

    圖片
    圖源:攝圖網

    在《重生手記》中,凌志軍提到了3分鐘的“特需門診”,提到了某些專家讀片時的不夠細致,更提到了沒有一個醫生能夠為自己所有的問題,提供全面的幫助…

    用凌志軍的話說,就是我們像沒頭蒼蠅一樣在醫院的所有科室里到處亂闖,別無他法”。

    這個現象,即便在今天也并不罕見。因為神經科的醫生,只管神經;胸科的醫生,只管肺;肝膽科的醫生,只管肝…醫生們各自為戰,很難形成合力,給予患者收益更高的治療方案。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我國的MDT模式尚不能覆蓋到所有醫院。


    MDT,即多學科診療模式。在該模式下,圍繞著一位患者,包括腫瘤內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介入科等所有相關科室醫生,會在主治醫生的帶領下,組成一支多學科專家團隊,共同掌握患者所有信息,并及時討論病情發展變化,共同為患者找到綜合、全面和個性化的診療方案,降低因醫生個人因素導致的各類誤診誤治風險。


    圖片
    圖源:攝圖網

    在該模式下,每一位相關科室醫生,都對患者進行負責,他們之間不存在科室利益沖突,所有人的共同利益點只有一個,就是幫助患者得到更好的預后!

    目前,MDT模式已經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癌癥??漆t院的標配,每天都在為廣大癌癥患者提供幫助。在這些醫院中,患者是醫療服務的核心,MDT團隊的所有醫生,會主動圍繞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2. 身處恐懼,也不能免除思考的責任

    在現實中,有很多癌癥患者對醫生抱有完全的信任和依賴,對醫生的建議和意見往往照單全收,自己則不愿做任何思考。

    但試想,如果凌志軍也同樣如此,又會是怎樣一副光景?

    很可能會接受本無必要的開顱手術,受到不可逆的腦損傷;他也可能會因為結核專家誤判,將肺癌從早期拖到晚期!

    當然,并不是說在得病之后,每一位癌癥患者都要去挑戰專業醫師的判斷。因為相當多的時候,專業醫生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遵醫囑,是完全正確的!

    但醫生畢竟不是神,醫生和醫生之間,也可能存在不少差異。而包括手術、放化療等大多數癌癥治療,都可能給患者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有的時候,不加思考地照單全收一切,等待自己的,可能是不可逆的傷害…

    圖片
    圖源:攝圖網

    曾有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在確診肺癌后,找了當地一位自己的老友——某醫院的外科醫生。專家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讀片后判定老友仍處于早期,很快安排了根治手術將肺部腫瘤切除。

    然而,僅2個月后,老先生的全身出現轉移,腫瘤大幅進展。原來,在術前他其實已經有了遠端轉移,屬于不能手術的IV期肺癌……

    在另外一個案例中,IV期肺癌患者李先生,由于具有EGFR19突變,李先生開始遵醫囑服用易瑞沙進行靶向治療(此時泰瑞莎尚未上市)。然而一個月后,醫院的影像檢查結果顯示,李先生體內的腫瘤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有所增大。醫生認為易瑞沙無效,故建議李先生準備開始化療以壓制腫瘤進展。

    此時,李先生并未因病情進展輕易放棄開始化療,而是選擇在盛諾一家的幫助下,預約了美國某權威肺癌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在專家建議下,李先生接受了包括基因檢測在內的一系列檢查。而結果出來后,國外專家立刻判斷易瑞沙實際已經起效,建議患者繼續使用3周。

    3周后的復查結果顯示,李先生腫瘤大幅緩解,還有一部分完全消失了…可以看到,李先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重要治療節點上,通過專家的精準判斷,避免了輕易放棄效果極佳的靶向藥以及過早開始化療,總體生存期得到了改善!

    圖片
    圖源:攝圖網

    總之,請一定記住,癌癥屬于各類疾病中,極為復雜、多變和個性化的疑難重癥。當診斷尚未清晰,證據仍然不足的時候,患者謹慎一些,多考慮一下其他可能性,絕非壞事。


    關鍵時刻,一句話就能改變命運!

    回顧凌志軍的就醫過程,雖看似復雜,但其中有兩個關鍵節點,改變了他的命運。

    其一,是妹妹邀約國外專家進行的遠程會診。沒有這次會診中專家提出的意見,凌志軍很難在周圍幾乎所有專家都一邊倒地支持盡快開顱手術氛圍中,堅持下來。

    其次,是當很多專家都忽略了肺部問題時,那位影像診斷學專家,及時明確了診斷,并建議立即手術,這才讓凌志軍能在較早階段擺脫肺癌的魔爪。

    顯然,在關鍵時間節點,找到認真負責、業務水平又足夠強的專家,給予患者有效建議,才是對抗“萬病之王”——癌癥的制勝法寶。

    關鍵時刻,對的人,一句話就能改變命運!
     
    圖片
    圖源:攝圖網

    *注:本文所有涉及凌志軍就醫過程的醫生診斷、治療建議以及相關數據,均引自凌志軍已出版著作《重生手記:一個癌癥患者的康復之路》。

    現實中,想要快速找到“對的人”并得到關鍵有效建議,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像下面這些問題,就常會給患者帶來不小的困擾:

    • 該如何選定自己該去哪家醫院,找哪位/哪幾位專家才更適合自己?
    • 專家能否為自己提供真正個性化的治療,而非千篇一律的統一方案?
    • 專家的問診時間,能否打破“幾分鐘草草結束”的限制?
    • 專家是否具有國際視野,不會漏掉任何可能對患者有效的前沿療法或新藥臨床試驗?

    但這些,都不該是癌癥患者就醫中的阻礙!

    盛諾一家在成立以來的11年間,已與100多家美英日全球著名醫院簽約合作,并與協和醫院、同仁醫院、上海華山、香港養和、臺灣長庚等國內著名醫院建立官方簽約合作關系。通過整合全球優質醫療資源,幫助廣大中國的癌癥、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重癥患者,得到國內外更先進的治療。

    在整合醫院資源的同時,“盛諾大醫生集團”也已籌建多年,目前已經匯聚了諸多國際權威醫學專家。如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主席Eric P. Winer醫生、美國ASCO臨床實踐指南委員會前主席Christopher G. Azzoli醫生、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中樞神經系統癌癥指南制定者Patrick Y. Wen醫生等,都與盛諾一家簽署了合作協議,成為“盛諾大醫生集團”的一員。

    圖片
    圖源:攝圖網

    總之,無論是找到適合自己疾病治療的權威醫院,還是獲得前沿醫療技術與療法的重要信息;無論是足不出戶與權威專家“面對面”的遠程會診,還是遠赴海外全程無憂的出國看病,盛諾一家都有信心快速幫助患者實現,在節約出寶貴時間的同時,也為整個治療過程保駕護航!

    如果您或身邊之人,正處于治療的關鍵期,亟需借助全球優質醫療資源的幫助,明確病情或獲取治療方案,請聯系我們。


    出國看病指南
    服務推薦
    出國看病

    出國看病

    一站式海外就醫服務

    遠程咨詢

    遠程咨詢

    國際先進的治療方案

    日本體檢

    日本體檢

    醫療級精密體檢服務

    醫院推薦
    MD安德森癌癥中心
    MD安德森癌癥中心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麻省總醫院
    麻省總醫院

    綜合排名:2(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百瀚和婦女醫院
    百瀚和婦女醫院

    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妙佑醫療國際(原梅奧診所)Mayo Clinic
    妙佑醫療國際(原梅奧診所)Mayo Clinic

    綜合排名:1;心臟??婆琶?;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

    綜合排名:4;心內&心外科排名:1(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綜合排名:3;神經??婆琶?;腫瘤??婆琶?(2019-20美國醫院排名)

    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400-875-6700

    出國看病費用評估
    我想咨詢的疾病類型(單選)
      我的目標國家是(可多選)
        您想咨詢的疾病名稱
        您的稱呼
        您的手機號

        驗證碼

        其他想要了解的信息

        為減輕患者負擔,盛諾一家已經和超過半數美國癌癥排名前十的醫院達成深度合作協議,在國際自費患者常規折扣基礎上,額外為盛諾一家轉診患者爭取到5%-40%不等的專屬醫療費用優惠。